一、定義: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單體經(jīng)活化因子XIII交聯(lián)后,再經(jīng)纖溶酶水解所產(chǎn)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chǎn)物,是一個特異性的纖溶過程標記物。D-二聚體來源于纖溶酶溶解的交聯(lián)纖維蛋白凝塊。D-二聚體是高凝狀態(tài)和繼發(fā)性纖溶亢進的標志物之一,纖維蛋白降解后的特異性產(chǎn)物,400μg/L為正常值。
生理學背景 :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fibrinolysis system)是人體最重要的抗凝系統(tǒng),由4種主要部分組成:纖溶酶原(plasmingen)、纖溶酶原激活劑(plasmingen activator, 如t-PA, u-PA)、纖溶酶(plasmin)、纖溶酶抑制物(plasmi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 antiplasmin)。當纖維蛋白凝結(jié)塊(fibrin clot)形成時,在tPA的存在下, 纖溶酶原激活轉(zhuǎn)化為纖溶酶, 纖維蛋白溶解過程開始, 纖溶酶降解纖維蛋白凝結(jié)塊形成各種可溶片段,形成纖維蛋白產(chǎn)物(FDP),FDP由下列物質(zhì):X-寡聚體(X-oligomer)、D-二聚體(D-Dimer)、中間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片段E(Fragment E)組成。其中, X-寡聚體和D-聚體均含D-二聚體單位。
人體纖溶系統(tǒng),它對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維持血液的流動狀態(tài)和組織修復起著重要作用。D-二聚體血漿中水平增高說明存在繼發(fā)性纖溶過程,而先生凝血酶,后又有纖溶系活化;并且也反映在血栓形成的局部纖溶酶活性或濃度超過血漿2‰—抗纖溶酶活性或濃度。溶栓治療是指用藥物來活化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一般為投入一種纖溶酶原活化物如尿液酶、鏈激酶或組織型纖溶酶原活化物(tpA),使大量纖溶酶生成,從而加速已形成血栓的溶解。FDP或D-二聚體生成,則表明達到溶栓效果。
纖溶蛋白降解產(chǎn)物中,唯D-二聚體交聯(lián)碎片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因此,理論上,D-二聚體的定量檢測可定量反映藥物的溶栓效果、及可用于診斷、篩選新形成的血栓。但是,到目前為止,商品的D-二聚體檢測手段都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D-二聚體的膠體金免疫過濾檢測法,由于其快速測定、靈敏度高、陰性預(yù)報值高,重復性良好,臨床醫(yī)師較多采用。
二、D-二聚體測定臨床意義及臨床應(yīng)用
測定纖溶系統(tǒng)主要因子,對于診斷與治療纖溶系統(tǒng)疾病(如DIC, 各種血栓)及與纖溶系統(tǒng)有關(guān)疾病(如腫瘤, 妊娠綜合癥), 以及溶栓治療監(jiān)測, 有著重要的意義。
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D的水平升高,表明體內(nèi)存在著頻繁的纖維蛋白降解過程。因此,纖維D-二聚體是深靜脈血栓(DVT),肺栓塞(PE),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的關(guān)鍵指標。
臨床應(yīng)用:D-二聚體>0.5 mg/L作為診斷DIC(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的標準,其陽性率為96%,特異性在97%。反應(yīng)體內(nèi)凝血酶和纖溶活性時,以D-二聚體最為理想,較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及纖維蛋白原含量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當D-二聚體<0.2 mg/L可完全排除深部靜脈栓塞(DVT),但不能作為DVT的陽性診斷指標。
AMI(心梗)患者發(fā)病時血漿D-二聚體含量明顯升高,梗死后6小時可繼續(xù)升高,反映體內(nèi)血栓形成。溶栓治療后,血栓迅速溶解,血漿中D-二聚體含量急劇上升。如溶栓藥物已達療效,則D-二聚體含量迅速下降,若升高后仍維持在高水平,提示溶栓藥物用量不足。D-二聚體在溶栓后6小時升至峰值,24小時降至溶栓前水平。
深靜脈血栓(DVT)診斷
比較研究表明, NycoCard D-Dimer和ELISA D-Dimer在診斷深靜脈血栓的陰性判斷上與靜脈造影法相比, 結(jié)果一致性與靈敏度接近100%。而膠乳法靈敏度僅為73%,結(jié)果一致性為78%。
NycoCard D-Dimer,是DVT早期診斷與陽性排除的重要工具。簡便、快速,節(jié)約費用。
□ 肺栓塞(PE)和動脈血栓塞的診斷
□ 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DIC)的診斷
□ 纖溶作用機制的早期測驗-血栓前危險評價
□ 妊娠高危癥與先兆子癇
□ 血栓形成過程及溶栓治療的監(jiān)測
□ 腫瘤輔助診斷
三、D二聚體檢測增高的臨床意義
D二聚體主要反映纖維蛋白溶解功能。
1、增高或陽性見于繼發(fā)性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亢進,如高凝狀態(tài)、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腎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yīng)、溶栓治療等。只要機體血管內(nèi)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纖維溶解活動,D-二聚體就會升高。心肌梗死、腦梗死、肺栓塞、靜脈血栓形成、手術(shù)、腫瘤、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感染及組織壞死等均可導致D-二聚體升高。特別對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癥等病易引起凝血異常而導致D-二聚體升高。
2、看看與臨床癥狀是否吻合,如果與臨床癥狀吻合就要對證治療,需要溶栓或抗凝處理,否則,應(yīng)該復查D二聚體以及其它血凝項目。
贊同
三、D-二聚體測定較FDP測定的優(yōu)點
D-二聚體可作為溶栓效果的定量監(jiān)測指標,而FDP(纖溶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可來自纖維蛋白原,且在原發(fā)性纖溶中也升高。因此后者不能作為溶栓效果的定量指標。但是,金乳膠顯色的D-二聚體免疫過濾法由于對各種復合有D-二聚體的片斷,如來自纖溶蛋白的 X 碎片復合D-二聚體均敏感,因此使試驗的特異性降低。該測定法在定量檢測中的實際臨床意義尚有待更多臨床實踐資料的證明。
D-二聚體或FDP測定都可作為溶活性增強的某些疾病的輔助診斷,例如DVT、DIC腎功能、衰竭及溶栓療效判斷。理論上, DIC說明纖溶形成的小碎片對FDP檢測法不敏感,而D-二聚體試驗較之敏感。因此某一具體測定方法在疾病后中的敏感性尚有待臨床資料的結(jié)論。
D-二聚體可采用血凝標本(血漿), 而FDP是能采用血清標本。后者受血清制備是否完全的影響。